找到相关内容497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试论玄奘学说在近代中国的复兴

    两个学期,均由太虚亲自讲授《成唯识论》。该院先后培养出来的学生,有不少是专精于法相唯识之学的。   太虚本人,虽然学通大小乘,其佛学思想的特点是不拘一宗一派。但在弘扬各宗学说的基础上,又特别致力于法相...

    高振农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10461482.html
  • 纪念安庆名人赵朴初诞辰100周年(1)

    少了一个学生。同学们有许多猜测,有人说赵朴初吃素,可能信佛,东吴大学是基督教学校,辍学与信仰有关。有人说赵朴初辍学与经济有关,每学期要100多元的钱,可能遇到了困难。其实都没有猜对,真正的原因是他病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32261633.html
  • 《佛教四大部派宗义讲释》读後感

    《佛教四大部派宗义讲释》读後感   本文荣获九十学年度第二学期张维城、张裴金枝居士奖学金   ◎ 陈平坤   摘 要   本文除了抒发《佛教四大部派宗义讲释》的阅後「感想」,另外思论四个问题:(1)「缘起」思惟与「实有」之见可否相容?(2)「胜义自性(有)」,意含「实有」(Reality)乃至「实体」(Substance),抑或应为「真实」(truth)之义?(3)四大部派所修「道次第」,能否...

    陈平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13562071.html
  • 杂谈风水,佛教与设计感受

    ,佛教是大学生。其实都好,只是认识的深浅不同。(基督徒看到这句话可要生气了)  佛教之所以能在中国,日本发扬光大。是因为中国有道家,儒家的思想作为基础的。  很多人,包括我上学期选修的书法课老师,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62062316.html
  • 中国当代佛教制度建设——以大陆汉传佛教为中心

    佛学和巴利语,学期五年。1997年12月5日作为培养中韩佛教友好交流人才计划的一部分,中国佛学院九四届毕业僧普正、达正两位法师启程赴韩国圆光大学留学。2002年6月,又派出18位学僧赴香港僧伽学院学习...

    温金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14662840.html
  • 关于“不非时食”

    陈述各人意见中,有人要求进一步知道“不非时食”的详细内容,以便受持得更清净,所以就在学期课程终了后,以“关于不非时食”为题来讲述这个问题,兹择其大要,笔之于文,用供有志此戒者的参考。  二、引  文  ...

    续 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44362918.html
  • 如何落实儿童读经教育

    什么?方法错了。学校一个学期有六门功课,你把六门功课分成六个阶段,好象六个星期,第一个星期就专门学这门,第二个星期学那门。六门功课可以同时半年学完,成绩不一样,他那一个星期头脑就专注。你现在六门功课分开...

    净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60363064.html
  • 常任学院化、学院常住化之改良刍议

      ㈢知见纷乱,无法深入:由于课程极度的多元化,因此所需教师颇众,而在教职难觅且流动性大的情况下,教师的思想、性情、僧格乃至身份等,碍于课程(门面?)需要,也就无法细加选择。良莠不齐暂且不谈,一学期五...

    学 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10764026.html
  • 太虚之“慈宗”构想与其“人生佛教”谈

    1923年武院最后一学期,太虚讲《成唯识论》、《弥勒上生经》、《阿弥陀经》以及《瑜伽菩萨戒》之后,编《慈宗三要》,“选集《瑜伽真实义品》以明其境,《菩萨戒本》以轨其行,《弥勒上生经》以明其果”,“皆宗...

    刘鹿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31265163.html
  • 太虚法师著:中国佛学(1)

    中国佛学  太虚法师著  本学期讲中国佛学。前天讲的议印度佛教,可以作为叙言,今天这个图表,可以作为中国佛学的大纲。现在先将这图表作一个简括的认识:上面“大乘以佛为本”,即所谓佛法,也就是佛法界。最下面的水平线上为“一切有情界”也就是众生法或众生法界。此众生界有二线通到当中的“佛性”;佛性一线通到佛。这佛性可以看成是众生与佛相通的心法,即平常所谓“心佛众生”。由此,我们可以看出佛、心、众生的不同...

    太虚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44665237.html